摘要:隱匿性骨折是基于常規X線片的假陰性骨折,外傷當時不能被X線「捕捉」到,所以常容易被漏診。隱匿性骨折雖無明顯的斷端移位,但在治療方案上,和單純軟組織損傷不同。

我們在診室常接診一些外傷致四肢某部位疼痛和活動受限的患者,經過簡單的物理檢查后,大部分患者需要拍攝X線。明顯的骨折容易經X線片診斷,但未觀察到明顯的骨折線,是否就說明骨骼沒問題,只是軟組織損傷呢?

當然,此時可行CT或/和MRI檢查以明確診斷,但往往因費用問題,大部分患者放棄進一步檢查,那么擇期復查X線是必要的。下面,筆者淺談因外傷致軟組織損傷以外,X線片陰性的兩種骨損傷。

隱匿性骨折

隱匿性骨折是基于常規X線片的假陰性骨折,外傷當時不能被X線「捕捉」到,所以常容易被漏診。隱匿性骨折雖無明顯的斷端移位,但在治療方案上,和單純軟組織損傷不同。

比如最常見的踝關節扭傷,若只是外側副韌帶損傷,石膏固定3周即可;但若存在無移位骨折,需石膏固定4~6周。故準確判斷隱匿性骨折的存在與否具有重要意義。

隱匿性骨折并非一種罕見的骨折類型,它好發于解剖結構復雜、骨骼重影較多的部位,如髖部,容易漏診、誤診。

在髖部,隱匿性骨折約占2%~19%,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間骨折。患者常是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,在低能量外傷后,患者感髖部輕度疼痛,無明顯屈曲、短縮、外旋畸形,甚至獨自步入診室。此類患者如不注意保護仍繼續負重,那么容易發展成為移位骨折。

對于查體時有壓痛、縱向叩擊痛的此類患者,髖關節正側位X線檢查是必須的,但其有2%~10%的漏診率。故當X線檢查未發現骨折但仍懷疑骨折時,應及時行CT檢查或MRI檢查。據研究,對于隱匿性骨折,64排CT的漏診率約17%,而MRI的敏感度近100%。

MRI是診斷微小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的「金標準」,國外有學者比較了CT和MRI在評估髖部隱匿性骨折方面的優勢,認為MRI優于CT(圖1),但MRI的準確診斷較難,需要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生仔細觀察。

筆者的經驗是,判斷有無骨折應遵循先X線,再CT,最后MRI這一檢查順序,往往大部分此類患者到CT這步就可診斷出隱匿性骨折。

圖1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CT(a)和MRI圖像(b,T1相;c,STIR相)。可見CT未發現骨折線,而MRI可明顯看到骨折線。(圖片摘自HaubroM,etal.Injury,2015,46(8))

骨挫傷

有學者將骨挫傷歸為隱匿性骨折,它是指暴力導致的骨皮質下骨髓水腫、出血和骨小梁斷裂,從而引起局部疼痛,最常見于膝關節,發病率為14%~80%。低年資醫生對骨挫傷的認識度和警惕性往往不夠,不及時做出診斷則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
骨挫傷在X線和CT片上呈陰性,只有MRI可以確診,可見它較隱匿性骨折更為「隱匿」。據研究,MRI對其診斷的敏感性是91%~96%,特異性是86%~96%。我們在骨挫傷的MRI片上,常能看到形態各異的骨挫傷圖像,如地圖狀、線狀等(圖2)。

圖2MRI圖像(T1相)示地圖狀、線狀骨挫傷。(圖片摘自VelletAD,etal.Radiology,1991,178(1))

膝關節骨挫傷有如下特點:

①它常發生在脛骨平臺后緣;

②它往往不是單一病變,常伴有周圍組織損傷,發生率依次如下:前交叉韌帶(98%)、外側半月板(54%)、內側半月板(51%)、后交叉韌帶(28%)和內側副韌帶(22%);

③它容易導致創傷性關節炎;

④目前有研究報道它是加速骨性關節炎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。

綜上所述,外傷后不能只簡單診斷為軟組織損傷,特別對疼痛癥狀較重的患者,要懷疑隱匿性骨折和骨挫傷的可能。應對每位外傷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,同時結合CT或/和MRI檢查,方能做到全面診斷、合理治療。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人流後出血多怎麼回事女人體寒易得病,常按三個穴位能暖身!如何判斷側切傷口愈合 順產後側切傷口怎麼護理好產後羊水栓塞的原因有哪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86dyn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